好饭不怕晚:迟来的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有哪些干货?
2025-11-07 20:13:55
  • 0
  • 0
  • 0

一年一年又一年,2025年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姗姗来迟!

很多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往年的1024开发者节多在10月24日左右线下举办,而今年不仅移到了11月6日,还因为参会热情过于旺盛,主论坛直到上午10点才正式开启。

据科大讯飞的朋友介绍,这一次1024开发者节有超过36000支队伍参赛。这个数据真的很震撼!放眼全球科技企业的开发者节或程序员相关活动,这么大规模的团队参与都十分少见,活动吸引了十几个国家的几百座城市的开发者参与。这一方面能看出AI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科大讯飞在该领域深耕数十年,早已成为行业标杆。

今年的活动采用“线上先行+线下压轴”的形式开展,不过由于参会名额有限,我没能收到线下邀请前往合肥参会,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号收听这场干货满满的大会。

在线参会的好处在于,躺在被窝里就把干货吸收了。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核心内容!以下干货是基于刘庆峰演讲实录整理的分析,也融入了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1、AI产业进入爆发期:创造更多岗位

刘庆峰在演讲中指出,AI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创下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快纪录,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扩散。这一判断的背后,是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中国人工智能用户规模从去年底的2.49亿,短短半年内飙升至今年6月的超5亿,直观反映出AI技术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与市场需求潜力。

从产业资本维度观察,AI领域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诞生的54家独角兽公司中,57%为AI相关企业,这意味着AI产业已占据未来全球顶尖企业阵营的半壁江山。

而就业市场的替代与新生博弈,成为这场技术革命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世界经济论坛的预测数据显示,AI对岗位的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将同时显现,900万岗位的消失与1100万新岗位的诞生,意味着就业结构将迎来剧烈调整。刘庆峰强调,当前行业对被替代的900万个岗位认知清晰,但新增1100万个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培训标准及测试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成为科大讯飞在AI赋能教育、助力人才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课题。

刘庆峰以亚马逊裁员3万人的案例提醒行业,单一技能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综合素养和能力才是立足之本。而科大讯飞打造的开发者生态,正是为了帮助每一位开发者站在AI的肩膀上,发挥自身独特价值,在新岗位中实现个人成长。

2、智能体落地生根,比想象更快

在AI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智能体正成为连接技术与产业的关键桥梁,也是催生新岗位、创造新价值的核心载体。刘庆峰将智能体定义为整合多种AI能力,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并完成特定任务的平台,这一载体已在众多重要岗位上创造了显著价值。

国家能源集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其采用的讯飞招投标助手,去年一年完成18万单评审工作,准确率高达97%,直接节约费用1.7亿余元,累计节支超10亿元,用技术实力验证了AI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核心作用。

目前,科大讯飞已联合央国企在能源、汽车、金融、电力等重点行业,打磨出300多个开箱即用的岗位智能体。在开发者生态的推动下,各类智能体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仅创业大赛中的智能体就达5000多个,平台累计智能体数量已突破几十万。这些智能体覆盖千行百业,将AI能力与实际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行业效率的提升,更在不断孕育新的职业形态与就业机会。

3、华为+科大讯飞:国产算力实现从1到N突破

人工智能时代,“卡脖子”是一个热点词汇。刘庆峰强调,产业红利的兑现必须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之上,否则便如同将大楼建在沙滩之上,随时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这一认知,成为科大讯飞在AI领域持续深耕的核心逻辑。

2023年,科大讯飞与华为联手启动中国首个万卡国产算力集群建设,先后打造飞星1号、飞星2号智算集群,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出中国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今年上半年,双方进一步攻克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难题,在国产昇腾芯片上对标英伟达A800的训练效率从30%提升至84%,彻底改变了过去别人训模型3个月,我们要1年;别人花费5000万美金,我们要几亿美金的被动局面。

在MOE模型训练领域,科大讯飞同样取得重大突破。MOE模型能够快速调度广泛的底座能力,抽取关键专家算法完成特定任务,实现效率优化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今年3月,该模型对标国外的训练效率仅为30%,目前已提升至93%,再次刷新国产算力训练的效率纪录。此外,科大讯飞全球首发非自回归语音大模型架构,将语音大模型效果提升16%,推理成本大幅下降500%,并已在讯飞输入法全网上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主流大模型中,讯飞星火是唯一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通用大模型。刘庆峰坦言,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底层创新能力、坚定的家国情怀,以及华为等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4、星火X1.5重磅升级:核心能力对标国际顶尖

2025年1024开发者节的核心亮点,无疑是讯飞星火X1.5的正式发布。

作为讯飞星火X1的升级版,该模型在全栈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实现了核心能力的全面跃升。

从技术架构来看,讯飞星火X1.5采用293B参数的MOE模型架构,激活后为30B参数,其最大优势在于部署成本的显著降低。仅需一台标准国产昇腾服务器即可完成部署,而同类模型通常需要两台以上服务器,这为其在各行业的规模化落地、催生相关运营与维护岗位奠定了基础。

在性能方面,该模型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能力均已对标国际主流的GPT5Hi版和GPT2,在国内多项指标中名列前茅。

数学能力的突破成为本次升级的一大亮点。刘庆峰指出,数学是检验大模型深度推理能力的核心标志,其难度在于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补充实现提升,必须具备真正的逻辑推理能力。在第三方权威机构组织的高考数学一卷测评中,讯飞星火X1.5取得147分的高分,综合各类高考数学卷平均得分145分,远超GPT5的141分和Deepseek的140分,展现出顶尖的数学推理能力。这一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AI在数据分析、战略咨询等新岗位中的应用。

在行业垂直领域,讯飞星火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教育大模型在教育、学习、考试、评价和管理等综合领域得分超过90分,显著领先于行业第二名,为教育领域新岗位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撑;医疗大模型在语言理解、诊断推荐等方面表现突出,平均得分超91分,远超协和医学院76分的录取分数线水平,将助力医疗辅助类新岗位的发展。多语言能力的升级则为跨境交流相关新岗位提供了保障,目前该模型已支持130个语种,翻译能力在多项测评中斩获行业第一。

5、AI+硬件落地:推动AI走进真实生活场景

AI催生的新岗位,不仅存在于虚拟的技术领域,更扎根于真实的生活与工业场景。刘庆峰在演讲中多次强调,AI产业红利的充分兑现,离不开软硬一体的深度融合,这也是新岗位能够广泛落地的关键。

为了阐述这个观点,科大讯飞研究院负责人刘聪现场进行了软硬一体化的演示。针对大模型落地的四大核心需求,也就是远距离多人语音识别、优质声场效果营造、手势与环境识别、护眼呈现,科大讯飞研发了原创的多型麦克风阵列技术。该技术并非简单的硬件布置,而是基于AI的测算和动态调节,能够实现语音属性解耦、噪音分离、声源定位、自适应降噪等功能,大幅提升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直观展示技术实力,现场对比了讯飞X5办公本与苹果iPhone17的抗噪能力和远距离识别能力。在背景噪音不断加大、设备距离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讯飞X5办公本凭借强大的麦克风阵列技术,依然能够清晰识别语音内容,展现出卓越的硬软件协同能力。

吊打苹果这个梗,终于被科大讯飞实现了。

6、生态共建:AI给普通人机会

AI服务落地不是某一家的事情,而是全行业的共鸣曲。科大讯飞展望的伟大愿景,离不开开发者生态的支撑。AI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开发者的积极参与。

本届开发者大赛参赛队伍再创历史新高,共有36898支队伍参赛,覆盖17个国家的325座城市,其中50多个团队为跨国组队,充分体现了AI技术的全球影响力和凝聚力。

令人关注的是,本次大赛中4600多个垂类智能体的参赛团队中,近一半没有技术背景。这一现象表明,AI技术的门槛正在降低,未来对AI的把握能力、灵感创意、想象力和需求洞察,比专业的编程技术背景更为重要。

关于这一点,再一次吻合了咱们上周发表的文章《丁道师:关于AI“创作”的两点新思考》,文章提到过去只有不到10%的专业人员适合从事内容创作(这里的创作包括写作、画图、做视频等等),这对人类族群的创造力而言,是一个巨大浪费。

而现在,借助AI工具,90%的人都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内容创作 。

也就是说,那些具备思想深度、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却缺乏写作、设计、剪辑、写代码等实操技能的人,如今能依托AI工具,可以将脑海的创意想法精准转化为高质量内容,真正实现“创意为王,技能由AI补齐”,让创作的核心回归到思想与想象力本身。

写在最后:未来,随着“更懂你的AI”理念的深入实践,AI技术必将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更多新职业、新机遇,让每个人都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共享发展红利。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AI时代会让不到1%的人,汇聚99%的资源和财富,人类的贫富差距会进一步被拉大。

无论人类社会走到哪一步,AI都将是重要的推进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大趋势,就想办法通过人的干预和参与,尽可能让AI走上科技向善的路子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