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论道二手电商未来发展趋势
2025-04-03 18:55:48
  • 0
  • 0
  • 0

在万物皆可“回血”的时代,二手交易平台正上演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在二手交易领域,以兴趣圈层为纽带的"兴趣消费"正与循环经济形成奇妙共振。当Z世代将潮玩手办、限量球鞋、绝版图书的流转演绎成文化符号,二手经济已超越简单的资源循环,成为解构消费主义的重要力量。

  某头部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45%的交易与兴趣相关,覆盖数百个细分品类。这种"为热爱买单"的消费逻辑,催生出"情绪价值优先于实用价值"的新交易趋势——有人为泛黄书页上的批注支付溢价,有人为限量款盲盒的隐藏款辗转多个平台。二手商品的流通不再是价值衰减的过程,反而成为文化增值的载体。

  政策东风与技术创新正在改写行业剧本。《"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规范二手市场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让非标品交易趋向标准化。

  但狂欢背后暗藏隐忧。商品质检标准缺失、交易纠纷频发等问题,仍在考验行业成熟度。更值得思考的是,当兴趣消费的溢价冲动遭遇循环经济的理性约束,这种矛盾共生的模式将走向何方?政策引导下的"少买多换"理念,能否真正实现消费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在技术创新重构信任体系的今天,二手经济能否孵化出超越商业逻辑的社会价值?

  就此,针对这些话题以及二手电商未来发展趋势,2025年4月2日晚间,我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今天把其中的几点核心观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有补充完善)。

  1、二手电商平台的重度使用者

  我是二手电商平台的深度使用者,尤其喜欢购买二手图书。尤其是买到一些图书之后,我看到之前的主人做了各种各样的笔记,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收获。

  同时,我自己也是个卖家,这几年家里有许多闲置的手机、电脑、二手电子产品,我觉得它们该淘汰了,但又舍不得扔,于是就通过互联网平台挂出去,换点零花钱,这样我就能心安理得地购买新的电子产品了。

  我还使用过以旧换新服务。去年夏天,我还通过平台把我开了12万公里的二手燃油车处理了,最后置换了一台国产新能源汽车。

  我觉得通过这种互联网平台交易的体验特别好,它的优势在于交易是通过平台进行的,平台会提供相应的担保与保障。而在传统模式下,比如你在地摊二手市场购买东西,就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当然,互联网平台也无法做到100%的让人放心,但基本的安全和合规体系已经搭建好了。

  2、互联网为二手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新机会

  在互联网之前或者跳出互联网有二手交易吗?有的,而且形式很多样。

  比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在很多大学或者社区周边,都有各种跳蚤市场,或者各种旧货市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二手经济。还有我们熟悉的二手车和二手房市场,这也是一种广义的二手经济。

  当然,有了互联网之后,散落在各地的二手交易,可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综合体验也更好了。

  互联网的出现,让二手交易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新经济模式,仅仅闲鱼和转转两个平台年交易量就达到了差不多四五千亿的量级。这是在过去不敢想象的,这就是互联网的价值。

  至于现在的互联网二手经济处在什么阶段,我认为它是在一片红海之中,我们看主要的几家平台,虽然还在增长,但增幅先比过去慢了下来。不过,在红海之中也蕴含着蓝海的机遇。举个例子,这两年有很多年轻人,特别特别巧妙聪明,他们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放在了二手电商平台,这些明明是新品,但通过二手平台获得了经济回报。再举个例子,还有人认为二手商品,不仅仅是一种实物,还可以是一种服务,他们就通过平台提供修图剪辑视频、技能交换、情感互动这样的服务,也能获得收入。

  对于平台来说,也可以及时响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趋势。比如某平台,就推出租房、搞副业、租赁这样的新类目,服务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对于他们积极探索新经济模式的这种举措,挖掘增长新动能的策略,我们要积极鼓励和支持。

  3、买二手图便宜还是情绪价值满足?

  咱们买二手商品可一定是为了它更便宜吗?真不是,至少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了便宜。

  就拿现在年轻人喜爱的手办、潮玩来说,我花100块钱买了某个IP 加持的毛茸茸玩具,等我把玩了一段时间后,你们猜怎么着?我竟然能以几百块的价格转手卖掉,价格翻了好几倍,还有好多人想买。这就充分说明,如今早已告别了只追求吃饱穿暖的时代,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很多时候对情绪价值的满足更加看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上二手平台,有时候可不单单是为了购物,他们还想借此学习一项技能,比如有个用户创建了一个话题叫“蹲一个技能交互搭子”,大家一对一交换书法、乐器、手工、绘画等技能,把这当成结交好友的途径。

  再比如,要是跟明星签名相关的物品,哪怕是二手的,他们也心甘情愿付出高价。

  所以说,并非所有人购买二手商品都是为了省钱。

  接着说回开头提到的,我喜欢买二手图书,难道是因为买不起或者买不到新书吗?显然不是,有时候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搞活动,新书价格比二手书还低呢。我就是想买二手书,我曾经花超过10倍的价格买过图书,因为能看到之前的主人留下的笔记,这些笔记按照当下的说法,能给我带来情绪价值。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各种二手潮玩、谷子产品、汉服火爆的原因所在了。

  4、“兴趣消费+循环经济”催生新业态

  兴趣消费与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新业态。

  就像前面所讲,二手交易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商品,还涵盖了服务,比如给别人P一张图片、剪辑一条视频、传授一项技能等,这些都属于全新的服务范畴。

  再比如,某鱼平台洞察到这类需求后,推出了户外露营、Cosplay 汉服以及服务租赁等项目,诸多新模式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这些都是二手电商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带来了新增长,为经济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5、行业大格局已定,参与方依然多元

  未来行业大格局已定,从平台角度来看,当下已是巨头争霸的时代,确切地说是少数几家巨头鼎立的局面。这么说吧,市面上目前排名前三的平台,其背后分别站着阿里、腾讯、京东这样的超级巨头。试想,一个创业公司、一个小团队想要与它们竞争,取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若从参与者,也就是买家和卖家的层面来看,呈现的则是百家争鸣的格局。在我身边,无论是像我这样的从业者,还是家庭主妇、大学生,他们都能便捷地使用各类二手电商平台,以此满足自身需求,从这个层面而言,市场依旧是开放多元的。

  6、二手电商加速完善品质合规体系建设

  这两年二手交易存在的各种问题被诟病,被媒体曝光。我认为,二手交易相较于一手交易,在管理层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其一,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多年前,我们就出台了《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但二手交易涉及的品类繁多,很难像二手车一样,针对每一个品类都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而若出台一个综合性办法,似乎又难以全面涵盖,毕竟有些品类极为特殊,像技能与服务的交换交易,还有各种二手潮玩、兴趣类物品,要想用传统的二手产品管理办法去适配或者估值,难度颇高。

  其二,信息不对称。一手商品相对属于标准化产品,而二手商品哪怕同样是手机,你使用过的和我使用过的情况就不一样,存在诸多差别,这就给定价以及后续的服务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二手经营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甚至还可能是大型公司。如此一来,很难对每一个参与者从法规、道德层面进行严格约束。

  不过,这一点也正是二手交易的魅力所在,它的低门槛能让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新奇的产品呈现在我们眼前,丰富我们的消费选择。

  另外,我们也看到行业内主要的几家平台都在持续努力,无论是通过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机制的升级,都在着力提升平台合规、安全的运营能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相对值得信赖的交易环境。

  举个例子,有一家平台为了提升平台的安全合规性,让消费者更安心,在山东青岛自建了一个很大的质检基地。去年春节,我还去那边参观过,基地规模非常庞大。基地有什么作用呢?

  比如说我和张三交易二手电脑或者手机,在以前我购买张三的产品,张三给我发货就ok了,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我们两个可能撕扯半天,引发交易矛盾。

  但是现在平台多了一套质监流程之后,张三要先把手机给了平台,平台先行质检,质检合格之后,才会发给我。如果手机有质量问题,平台这一关都过不了。

  这种模式运营成本颇高,会额外增加开支,但降低了信任成本。我们要知道,当今这个时代,最大的成本不是就是信任成本。综合来看,成本不见得真的增加了,反而可能让交易双方更放心地使用这个平台,享受相关交易服务。从长远角度看,这种“重资产”模式我认为是契合市场需求的。

  还有各种技术手段,比如区块链和自动化质检系统的引入,也为平台、为整个行业的信赖体系增添了更多的稳定性与确定性。就拿青岛那个质检基地来说,那里配备了很多自动化检测系统,从而实现高效自动化检测。而区块链技术将来也有望大规模应用,用了这个技术体系,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特定编码,并且这个编码不可篡改,借此能够知晓一个产品全周期的流通过程与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能精准定位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如此一来,便能削减诸多不确定因素,让交易更加放心、更可信赖。

  无论如何,就二手交易而言,我认为它仍然是一门很不错的生意。截至去年,我国二手电商每年的规模大概有五六千亿,这个市场规模已经证明了这种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这五六千亿的背后,是无数的买家、卖家、消费者以及机构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体现。

  7、鼓励二手经济就是鼓励新经济

  在过去很多年里,一直有人提出,如果我们鼓励二手电商和二手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多少人买新产品了,这不就相当于遏制了新产品的发售,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吗?

  后来我写了几篇文章反驳了这种观点,我说恰恰相反,鼓励二手经济实际上就是在鼓励新经济。很多人不理解这其中的意思,今天我就先不谈什么经济学原理,也不说供给和需求的概念,我只举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比如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拥有一辆汽车,要是你想买一辆新汽车,你会怎么做呢?你肯定得先把之前那辆车卖掉,对吧?如果突然有一项法规规定禁止二手车交易,那你是不是连新车都不敢买了呢?

  同样的道理,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也是如此。要是现在有规定说,你买了手机间后就不允许再进行交易、不允许把它转手卖出了,那你是不是连新手机和新电脑都不敢买了呢?

  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件事,就是只有商品退出市场的过程足够方便,才能带来新的消费增长。我再强调一遍,任何商品和服务,只有在退出或者转手卖出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才能够带来新的增长。

  如果还不明白,我再举一个通俗的案例。比如谈恋爱结婚,如果法律规定两个人谈恋爱后不能分手,那么你觉得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两个人更恩爱了吗?是婚姻更稳定了吗?

  不是,是没人敢谈恋爱了,没人敢结婚了。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可以明确地说,鼓励二手经济、鼓励循环经济,就是在鼓励新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我想再次强调,任何一个市场如果退出(售出)不自由,那么没有人敢进入(买入),只有构建完善的退出机制,那么才会有大量进入者。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