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4年4次调整阿里组织架构:咦,淘宝去哪了
2018-11-27 17:19:52
  • 0
  • 0
  • 0

  从2015年开始,每年双11过后,消费者都在期待一件事情“我的包裹走到哪里了”?而我们的业界人士,则期待另外一件事情“张勇的组织架构调整哪天宣布”?

  作为业界闻名的“组构调整狂魔”---张勇,从2015年接班阿里掌门开始,每年双11过后,都会宣布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张勇4年4次调整阿里组织架构:咦,淘宝去哪了

  2015年12月7日,张勇发布公开信,宣布阿里巴巴宣布将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中台事业群,组成由“小前台,大中台”互为协同的创新管理模式。

  2016年12月2日,张勇发布公开信,宣布天猫团队和聚划算团队将全面一体化,天猫将成立三大事业组、营销平台事业部和运营中心,变阵为以“三纵两横”的网状协同体系加若干独立事业部的全新架构。

  2017年12月27日,张勇在员工公开信中宣布,淘宝、天猫将作为阿里新零售的基座,聚合阿里物流、金融、技术、云计算等基础能力帮助全社会商业升级。任命集团副总裁蒋凡出任淘宝总裁,任命集团副总裁靖捷出任天猫总裁。

  而这一次果然也不出意外,在2018年双11过后,进行了其就职阿里CEO以来的又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组织升级。这次动作很大,包括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集团CTO张建锋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等等。

  2018年11月26日下午,就阿里这波眼花缭乱的架构调整,加上之前几次调整(实际上张勇上台后调整不止4次,我的文章统计没包括2017年1月初的五新调整以及其他几次重要调整,这里的4次仅仅包括双11之后的4次调整),我接受了《时代周报》采访,谈了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现在把当天的采访谈话以及当时想谈却忘记谈的内容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污衣派和净衣派的隐喻:集中制和民主制

  阿里组织架构或者早期的阿里组织架构,灵感来源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绝不仅仅从花名,而是从文化和管理层面,对阿里巴巴带来了实质的影响。

  我之前在《虚构的金庸武侠小说 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一文中提到“管理中如何平衡内部两派:污衣派和净衣派为例”,说的是《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领导的丐帮,表面团结,但其实并不每个人都是脏兮兮的靠乞讨为生,丐帮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污衣派,一派是净衣派,这两派经常闹矛盾。污衣派和净衣派有很强的现实隐喻,当时因为篇幅问题不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阿里内部管理同样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典型的问题,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集中制还是民主制,这两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阿里也无法判断哪种更正确,所以我们透过阿里机构调整,发现张勇采用了洪七公的做法,“污衣派”和“净衣派”交替着来。

  在2017年底的调整中,张勇打破了两年前刚刚实行的“净衣派”班委制(民主制),又变成了“污衣派”总裁负责制(集中制),让蒋凡和靖捷分管淘宝和天猫。相信总裁制也不会是阿里架构调整的确定原则,它依然会进行变动。

  眼花缭乱的调整过后:咦,淘宝去哪了

  在当天和《时代周报》记者聊天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说了半天,淘宝去哪了?” 是啊,作为曾经支撑阿里巴巴帝国大半壁江山的淘宝网,自从2012年以来,存在感越来越低,低到这番架构调整,业界讨论的焦点有阿里云换帅、大天猫升级等,就连失意的大文娱都有人乐此不彼的指指点点,就唯独缺少对淘宝的讨论,哪怕是反面的评价,我也没看到一篇。

  一时情绪激动,我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又刷屏。感慨这升级那升级的,还有人关心淘宝网的未来吗?输血了那么多年,养活了那么多爆款产品,孵化了无数的骨干,然后呢?我们不希望,淘宝网到头来没有存在感,只剩下一副皮囊。

  激动过后,我仔细翻看调整内容,终于发现了被一笔带过的淘宝,原文是这么说的: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吴泽明(范禹)将出任事业群总裁,向张勇汇报。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将整合B2B、淘宝、天猫等的技术力量,形成统一策略。

  这一次天猫迎来了重大升级,而和天猫同为阿里新零售所谓基石的淘宝只是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让人感慨事态变迁。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的淘宝,在阿里的序列中,大概是这样一个地位:阿里系(阿里宇宙)--阿里巴巴集团--阿里新零售--淘宝!

张勇4年4次调整阿里组织架构:咦,淘宝去哪了

  当然冷静过后反过来看,淘宝的落寞不恰恰反映了阿里和我们的行业正在进步吗?

  重用年轻人是个伪命题 举贤应该不避年龄

  在马云的演讲和张勇的内部信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是什么,我认为“年轻人”出现的频率应该算最高。细心的朋友或许会发现,阿里每次架构调整,都会特别强调培育年轻管理者的价值,希望通过架构调整,让更多的新人管理者进入不同的岗位。

  在上一次调整中,张勇也特别强调:新阶段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新视角和新思维。过去一年,集团内一批优秀的年轻管理者快速成长起来。新零售的全新拓展,需要他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于是乎,阿里给业界留下一个“重用年轻人”的印象。这几天我反复思考,发现重用年轻人压根就是个伪命题啊,阿里巴巴高管在多次演讲中提到的年轻管理者包括75后和80后,掐指一算这其实也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了,哪里是年轻人?

  当年马化腾、丁磊、陈天桥等人开始创办腾讯、网易等的时候,都才26岁左右,这才是年轻人啊。拿今天的80后和20年前的70后比谁年轻,本来就很搞笑。

  所以,我的一贯主张是“举贤不避年龄”,管你60后也好,90后也好,20岁也好,50岁也罢,只要能胜任就应该被推上去。我们应该相信年轻人,但切勿抱着“只相信年轻人”的思路来用人。现在的阿里幸亏只是感觉上只重年轻人而轻视老年人,我不希望这种感觉发展成实质。总之,在核心岗位上,用人原则为“老司机走新路,而不是新司机走老路”。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