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多多到贝店:社交电商裂变式爆发的因素何在?
2018-12-05 20:23:18
  • 0
  • 0
  • 0

  为什么是贝店?

  相信2018年以来,面对一次次登陆各大行业榜单的这个“新物种”,所有行业观察者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贝店上线于2017年8月,3个月后,单日订单突破百万;今年3月,月活环比增长133.37%,位列AppTOP1000榜单第一;今年10月份的《2018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价值榜》中,贝店凭借超1000万的MAU、33.4%的高复合增长率,排在千万级移动电商APP增速榜首位;今年双11,贝店成交额达到去年同期的17倍......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让人震惊贝店的发展速度,以及社交电商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前有拼多多,后有贝店,社交电商在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终于于2018年迎来了大爆发。

  贝店成为行业热议对象,关于贝店其实行业了解的并不多。就此,日前贝贝集团(备注:贝店母公司)的两位核心高管张良伦和顾荣,北上进京,通过36kr和创业黑马等媒体举办的年度盛会,对外系统性的分享了贝店模式的方法论。

从拼多多到贝店:社交电商裂变式爆发的因素何在?

  这些活动引发了巨大的关注,详细的演讲全文在网上有完整的版本,这里不再罗列。我更想透过两位高管的分享,试图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阐述我对贝店以及社交电商未来趋势看法。

  为什么社交电商是“全新”商业模式:人人皆可参与

  贝贝集团创始人兼CEO张良伦在36氪WISE大会的分享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社交电商不是一个人口红利,而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

  这句话有人难以理解,难道贝店就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社交电商到底“全新”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贝店能有今日之地位,当然享受到了人口红利,但这种模式的出发点却不是依靠人口红利,而是“人口”参与的模式创新。

  在过往的互联网模式中,不管是搜索引擎还是即时通讯,不管是移动出行还是游戏娱乐,我们的消费者是看客,是观众。而社交电商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参与者。 张良伦说的“全新”模式,核心就在于:消费者从受众(看客),升级成了变革的参与者。

  贝店在去年成立,才一年的时间,目前交易量已经进入电商TOP10,App的MAU在千万以上,保持每月环比30%的增速。可以说,贝店就像一条鲶鱼一样,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之前固有的行业格局。

从拼多多到贝店:社交电商裂变式爆发的因素何在?

  电商格局变化的背后本质是模式的裂变,而模式的变化最后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我们上文所言:原本消费者就是消费者,而现在消费者成为了参与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消费者成为了使用者和参与者,通过社交网络,他们的主动性被发挥了出来。

  另外,在以往商户生产出来什么产品我们消费者就得买什么,而现在我们消费者需要什么,商家就要生产什么,这个变化,和贝店总经理顾荣近期分享过的“反向供应链”也不谋而合。

  有人说,有店主四处分享相关链接和信息,这种社交电商会影响用户体验,相信这一年我们很多人也被贝店店主、拼多多用户“骚扰”过很多次。我以为,恰恰相反,社交电商因为连接了人、货、企业,打通了信息隔阂,从长远看来反而会倒逼体验的优化。当然,前期一定会经历一个莽荒甚至无序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无序发展,就不会有未来的合规发展,这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奢望,一个行业一开始就是完善发展的,这是空想者的一厢情愿,我们创业要实事求是。

  社交电商的成交方法论其实很好理解,我之前也讲过:我们的用户以自然状态分享购物信息到社交网络,引发自然、真实的互动,引起好友的点击、阅读、购买兴趣,从而产生口碑传播、产生流量、购买等结果,潜在消费者从社交网络中流转到电商。

  同时,社交电商到了一定程度,会裂变出大数据和精准营销价值。像贝店这种平台,未来应该加速技术研发,描绘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提高营销触达精准度。

  从概念到落地 场景革命驱动社交电商升级

  社交电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业界已经谈了很多年,多年来关于社交和电商的关系以及二者的融合发展,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不过,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场景革命的深入人心,社交和电商的结合才真正产生1+1>2的可能,并且基于社交电商,又诞生诸如大数据、消费升级、智慧物流等新的机会。

  社交电商发展多年,为什么引领其变革的是刚诞生一年多的贝店,而不是我们以为的巨头型企业?

  其实原因很简单,过往的社交电商,充其量只是把原本的电商社交化而已,也就是1.0时代的社交电商。贝店所代表的2.0时代的社交电商,秉承去中心化的思路,一点点形成了节点型的网络结构,然后无数个节点网络演变成社群网络结构,最终落地场景应用,自然无往不利。

  之前我的文章中已经阐述过很多次,今天是场景革命深入影响每一个行业的时代。不管是电商、加工制造厂还是其他企业也好,在完成基础架构搭建以后,必须立足场景、立足用户需求,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取得未来的先机。

  当然,正所谓场景革命,场景革命,“场”和“景”不能分开。这里的“场”是指贝店搭建的平台,“景”则是我们的贝店店主和消费者在一切空间内的连接。

  我还是那句老话,在场景革命中,借助移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使得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模式下,贝店每卖出去一件商品,甚至店主和消费者每次互动,无形中卖出去(积累)的是一个可以无限积累数据和价值的“场景价值承载体”,未来这种模式能和金融、物流、大数据等等其他产品联动起来,价值将会进一步放大。

  社交电商未来三大新“功效”:扶贫、灵活就业、反向供应链

  社交电商和其他电商模式一样,一开始出发点当然是加速商品的流通。但正所谓“越多人参与,价值越大”,到了今天以贝店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新模式,正在演变出越来越多新的价值。

  主要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扶贫!2018年春节前后,我连续月余时间,深入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的数十个县市(其中大部分为贫困县),了解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电商发展情况。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贫困县更热衷搞电子商务》,得出了一个结论:相比其他互联网应用,只有电子商务这一项,才能真正对贫困地区的县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活品质提升带来实实在在的规模化的帮助。

  因为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的落地,乡村的活力又被重新换新。而我们知道,乡村地区虽然没有城市的聚焦效应,但却是天然的熟人圈子,张三家买了一台新彩电,全村人都会知道,参与讨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交电商尤其在农村大有可为。反过来看,社交电商如果在贫困地区得以开展,将直接有助于当地的脱贫致富。

  贝贝集团旗下的贝店很显然看到了此节,近一年来,贝店先后与陕西杨凌、河南三门峡、河北故城、湖北恩施、贵州黔东南等多个区县展开合作,发挥社交电商的网络和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社交电商+技术培训+消费扶贫”的电商助农新模式。很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贝店的上行渠道,发到了全国各地。

  第二:灵活就业!这几年因为各种因素的出现,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灵活就业成为了各方鼓励的一种解决方案。甚至,国务院会议就明确表示,毕业生灵活就业2年内可享受社保补贴。面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必须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为了鼓励的重点。

  “人人皆可参与”的贝店模式,吸引了成百上千万人参与进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灵活就业的典范。今年5月,我赶赴杭州参加了第一届贝店大会,采访了一些贝店店主,深刻的感受到了贝店不仅仅帮助到了这些人致富,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解决了就业,增强了创业信心。这和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引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就业创业”意见不谋而合。

  第三:反向供应链。贝店总经理顾荣在创业黑马的演讲中提到过“反向供应链”,他认为社交电商本质是一个供应链,供应链的核心在于社交。

从拼多多到贝店:社交电商裂变式爆发的因素何在?

  贝店通过用户端,通过构建社群,构建由店主和用户组成的线上线下社群,来满足用户端的链接。而在另外一端,贝店与供应链结合,通过连接整个品牌商品和工厂优选商品,实现把社群和货品进行链接,真正实现在零售电商当中不断在变化和需要成长的点。

  顾荣的论述,正和张良伦在前几日36kr大会上讲的“判断是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看它是不是完成了前端的创新和后端的创新,社交电商恰好都完成了这两端的创新”相互呼应。

  同样,在笔者看来,社交电商带来的反向供应链价值,可以从源头上倒逼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优化。从某种程度来说,贝店供应链模式也是供给侧改革理念的落地案例。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