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逢大促 必爆仓”时代 京东亚洲一号矩阵浮出水面
2017-09-25 07:53:15
  • 0
  • 0
  • 0

  伴随着南方阴雨绵绵的天气,京东“上海亚洲一号”智能物流项目和“江苏昆山无人分拣中心”为代表的智能化物流矩阵首次全景式对业界公开展。我有幸作为科技自媒体代表,全程受邀参观了京东物流建设的最新成果。

告别“逢大促 <wbr>必爆仓”时代 <wbr>京东亚洲一号矩阵浮出水面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一方面震撼于一台台分拣、堆垛机、AGV叉车有条不紊的高效工作,一方面又为我国现代物流建设取得了成就感动自豪。

  在我看来,以京东为代表的企业,这几年通过上海亚洲一号、昆山自动分拣中心、西安物流总部等设施和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行业领先之后,又通过数据和理念的开放,结合大数据应用专项,为第三方企业提供服务,为物流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支撑,这是非常符合行业趋势大局的举措。这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严峻,而智慧物流的建设能够直接对经济的提升带来促进,并且从大的层面来看,又将促进居民消费的提升,形成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正向循环。

  无独有偶,就在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到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开展仓储智能化试点示范,结合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示范工作,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及装备,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管理成本。

  通过上周的参观和走访来看,京东亚洲一号以及昆山自动分拣中心,正是响应国务院物流新政的最佳标的。京东物流就是通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及装备,研发了全套的物流智慧运营体系,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的不断升级,提升下单、仓储、运输、分拣、运输等等环节的效率。

  所以我们很多消费者都感受到2017年的618期间,虽然京东18天内的GMV达到1199亿元,包裹更是多达数亿个,然而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爆仓”,在如此负荷的压力之下,京东物流仍然保持了高效的运作,甚至京东亚洲一号的广州基地一天内发出57万个包裹,打破了全球物流行业的最高记录。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京东智慧物流的支撑所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首次全景展示 亚洲一号&昆山分拣核心优势三板斧

  笔者这次主要参观的就是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和昆山的无人分拣中心, 我们知道亚洲一号是京东自建的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项目之一,通过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告别“逢大促 <wbr>必爆仓”时代 <wbr>京东亚洲一号矩阵浮出水面

  而刚刚落成的昆山无人分拣中心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100%的无人分,目前分拣中心的分拣能力已经达到9000件/小时,同等场地规模和分拣货量的前提下,据测算每个场地可以节省180人力。在我看来,代表京东物流建设的这两个基地,迅速投入应用并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三板斧。

  ①:规模效应!现在已经运行接近3年的亚洲一号(上海嘉定)定位为中件商品仓库,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分为立体库区、多层阁楼拣货区、生产作业区和出货分拣区等4个区域,其他已经建成的9个亚洲一号也都是规模宏大,甚至技术更为先进的智能物流仓储中心,动辄10万平米规模以上的基地,保障了京东研发的物流运营体系能够落地,发挥出更大价值。

  据悉京东亚洲一号未来要扩大到30个以上,如此规模宏大的亚洲一号矩阵,未来能够把全国主要的省域经济联动起来,从而量变到质变,价值更为可观。

  ②:技术效应!亚洲一号项目的仓库管理系统、仓库控制系统、分拣和配送系统等整个信息系统均由京东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有从国外进口的世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均由京东进行总集成。

  而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智能化程度更高,场内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100%,自主研发的DCS智能管控系统,其中包含自动分拣机调控、无人AGV搬运调度,RFID的信息处理等。通过AGV调度系统,完成搬运、车辆安全、避让、优先任务执行等工作,实现了全国首例分拣前后端无人AGV自动装车、卸车作业的操作。

  ③:协作效应!美国有全球最先进的物流技术,也有全球最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为什么美国的消费者从网上买了东西往往需要3--5天才能到呢,而中国从效率来说秒杀欧美任何一个国家。

  这其实就是因为其他国家物流和电商几乎是分离的,二者没有能形成有机的结合,今天下的订单,明天订单系统可能才和物流系统进行对接,然后安排货物发送。而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我们消费者下单后从后台就能看出,几分钟就告知订单确定,出库和进展等都是按照分钟来计算的,这个过程中通关信息系统把电商、物流高效协作起来,如此方能快速高效的展开运营。所以亚洲一号的优势不是从自动化高低来判断,而是效率,也就是最后的客户体验。

  送别618又迎来双11 亚一成京东物流中流砥柱迎接大考

  截止目前,京东中小件、大件、冷链、跨境、众包物流(达达)、B2B六张物流大网的战略目标中,已有中小件、大件两张网络实现了全国覆盖,六张物流大网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建设,而京东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涵盖中小件、大件、冷链、跨境、众包物流(达达)和B2B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今年的618,京东物流打了一个胜仗,除了上述物流体系严密配合以外,并且也让京东的无人仓、无人机、送货机器人等计划浮出水面。

  “电商大促必爆仓”是消费者永远的痛点,京东在今年618期间,除了我们上述提到多个维度的技术和运营体系升级之外,还做了很多准备。为了备战“618”,项目组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货物准备、策略研究、到人员准备、应急预案,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比如在收获环节,收货系统采用单元化一体化设计模式,一改传统的设计方式,在作业的方便性、快捷性、舒适性等方面有本质的提升,现在这个做法已经成为电商物流收货的样板。再比如包装符核区,多件订单采用集合单拣选模式,设计了电子标签播种系统,使播种效率大幅度提升。另外,笔者也注意到,京东物流在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不忘依照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比如在盛产大闸蟹的阳澄湖地区,京东设置了一个1000平米左右的协同仓,这样新鲜捕捞的大闸蟹就可以不必通过京东仓储中心,而是直接由协同仓快速发往全国各地,保障了此类产品的鲜活性。

告别“逢大促 <wbr>必爆仓”时代 <wbr>京东亚洲一号矩阵浮出水面

  618已经过去,备受几亿人关注的双11即将到来。虽然一开始双11只是阿里的主场,但到了今天双11已经成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从这几年的GMV走势来看,双11同样对于京东来说,也是订单和包裹爆发的一个周期,而且相比618的阶段购物促销,双11的爆发更加集中(京东的模式注定了促销是一个周期性的活动,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是集中在一天),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消费者升级的理念继续深入人心,京东的用户量在增长的同时单个用户的订单额也稳步提升,预计今年的双11京东的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双11期间,快速并且集中的订单增长,对京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那京东如何应对双11以及之后各种大小不一的促销大考呢,通过这次参访,我们其实可以探究出某些端倪。在物流规模扩大的同时,亚洲一号技术和模式上进行从1.0到3.0的升级,当天我们参观的京东第一个亚洲一号,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但其实亚洲一号和京东物流体系也在不断升级。

  现在京东后续的一系列亚洲一号技术更加先进、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更高,比如广州的亚一输送线的设计采用半悬浮方式,大大优化了空间,方便了货物的补货和拣选输送,再比如这次我们参观的昆山无人分拣中心,从供包到装车全程无人操作,这标志着京东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拣环节进入了全场无人化、智能化阶段。

  当然除此之外京东还进一步优化了物流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能够以更大权限进行适时调整,满足不断动态变化中的市场需求。总之从技术到管理再到模式的不断升级完善,是京东物流解决“大促不爆仓”历史难题的基本方法论。

  亚洲一号成京东物流开放中流砥柱 第三方商户收益

  时至今日,京东正在加快物流开放的步伐!如果对京东营收感兴趣的朋友,应该能发现短短几年京东第三方卖家的成交额正在快速增长,从一开始的不到10%增长到今天近乎50%,和京东自营业务平分秋色。

  而与此同时,京东10几万的第三方卖家(也就是不入仓的商家,亚洲一号与这些商家无缘)还是采用四通一达等传统物流方式进行运送,没能和京东自营产品一样享受到高效的配送,长期来看拉低了京东整体的物流品牌和影响。好在这几年,京东物流开始探索开放之举,并且在今年4月京东集团宣布:为了更好的向全社会输出京东物流的专业能力,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京东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

告别“逢大促 <wbr>必爆仓”时代 <wbr>京东亚洲一号矩阵浮出水面

  在几年后,京东运营的亚洲一号将会达到30个以上,如此大规模的物流综合体系布局到全国各地,将会加速帮助到中国各个地域的商户们和京东物流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可以大胆的展望,随着京东亚洲一号的升级,伴随着京东整体物流体系的开放,到了一定时间,未来京东平台上不管是自营商品还是第三方商品,都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配送,这样一方面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拓展了高效配送商品的丰富性,一方面对于京东来说可以积累更多有价值尤其是非标物品的数据,这些数据未来进行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计算,帮助京东物流实现对商品销量的分析、预测、计划和补货,同时反向指导品牌商家生产或采购计划制定、定价策略、智能补货、库存管理等供应链各层面的优化。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