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开百杰到总理“三约”张近东的智慧零售何以驱动产业变革?
2018-12-03 16:44:24
  • 0
  • 0
  • 0

  2018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南下考察调研。

  30日上午,李总理来到苏宁视察相关工作。当天李总理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刷屏了中文社交网络:希望你们更好运用云平台,彻底打通生产、销售和物流环节,“像孙悟空一样,既能‘腾云驾雾’,又能‘钻’进消费者心里”,让消费者顺心,促进消费潜力更多释放。

从改开百杰到总理“三约”张近东的智慧零售何以驱动产业变革?

  总理视察苏宁时特别提到了“既要创新模式提升实体店,更要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其实就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宁智慧零售理念落地后的线上和线下协同发展的模式,正在深化市场经济的当下,为现在以及后续一个阶段零售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借鉴和可参考的范本。

  很显然,一切的模式探索落地,离不开市场经济活力的激发。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总理南下对苏宁等企业的调研访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给当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打call。通过这几天各方反馈来看,这次南下考察调研,也的确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信心,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和热议。

  众所周知,1992年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元年,这一年,南巡讲话被誉为市场经济的“破冰之旅”,计划经济全面的升级到市场经济模式。并且,在当年召开的十四大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年(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从此之后,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真正意义上坐上了快车轨道。20多年以来,以苏宁为代表的一批民营经济企业代表,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升级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不断提升规模多元发展满足自发展所需,一方面又秉承开放的心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零售等技术和模式,通过行业性开放平台和渠道的建设,为我们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跨越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带动整个经济大局实现高效发展。

  从改开百杰到总理“三约” 释放了4大信号

  如果我没有记错,算上30号这次,这是近年来李总理第三次“约见”张近东了。而就在不久前,同样被各方认为释放某种信号的,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出炉,张近东也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入选。

  另外,如果我们看当天的新闻,还有个小细节也特别应值得注意。当天总理在参观苏宁时,还与苏宁零售云加盟商视频交流,祝贺他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创业梦想。而这个苏宁加盟商来自于安徽凤阳县,我们知道,安徽凤阳就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大包干”开始的1978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元年。

  从2015年张近东参加李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为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到2018年在总理的见证下,张近东与德国SA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智慧零售创新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再到这次南下视察苏宁等企业,当面听张近东汇报.....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相约”,我认为至少释放了4个信号或者说明了4个问题 。

  张近东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地位愈发重要。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家蹒跚学步,当时年广久等老一批民营企业家代表,每每进行重大改革和创新,就会遭到非议。而且当年民营经济一直处在主流之外,民营企业家代表也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

  而在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那些勇于担当和开拓的民营企业家,抵挡时间的洪流,在不同的时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今天纵观各项数据指标(甚至很多民营企业做到了千亿规模,进入世界500强),都说明民营企业家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家甚至代表中国经济界,参与全球竞争,输出中国价值。

  消费升级,智慧零售等科技创新应普惠到全民大众。技术虽然是冰冷的,但技术应用应该是普惠的,而不是为部分人服务。苏宁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线上和线下协作,能够为全国各地消费者(哪怕是不懂互联网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所以我们注意到了,总理这次视察时,特别提到苏宁的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价值。在笔者看来,也只有打破了场景的限制,才能让更广阔的消费者享受到科技零售创新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张近东能够立足南京,带领苏宁成长为全国领先的商业零售企业,这一方面当然归功于苏宁自身的努力,但另外一方面也和南京的“简政放权”,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分不开。

  这一次,总理在南京视察期间,去了“智慧南京”中心,对“放管服”改革的新亮点做了表扬。认为这种服务方式,推动了政务流程再造和信息资源共享,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不仅仅抓大,还有“抓小”,关注中小企业。这次总理来苏宁视察之际,还去了一家银行调研工作,特别强调“贷款不能只盯大客户,服务小微企业是篇大文章。要用心用功拓展小微客户群,让融资便利、成本降低”。

  同样上文我们提到的连线苏宁的加盟商,也是一位中小企业的代表,这位小老板过去在镇上开小卖部,一年最多挣五六万元,今年加盟苏宁零售云店后,通过线下展示商品、线上销售方式,预计全年利润可达30万元。总理高兴地说“这种智慧零售模式不仅让个人实现了创业追求,还增加了财富”。

  “腾云驾雾”的苏宁 智慧零售理念共创美好生活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李总理视察苏宁时,背景墙幕上有一行字:智慧零售,共创美好生活。

从改开百杰到总理“三约”张近东的智慧零售何以驱动产业变革?

  其实在笔者看来,今天的苏宁,其愿景就是在张近东的带领下,以智慧零售为核心,为实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我们以苏宁云店为例,早在2.0的时代,苏宁门店已经变身集体验、服务、购物于一体的互联网智慧零售门店。线下门店当时升级了用户互动属性,比如苏宁云店内的厨卫产品销售区域,摇身一变成为家庭厨房,电视专区化身新房客厅,空调专区变身安静的咖啡厅。这种场景的探索,丰富了居民消费的选购模式,消费和生活方式开始挂钩。

  后来进入3.0时代,融合了更多的商业业态,店内场景化的“生态圈”又增加了更多好玩、有趣的“新面孔”。比如,苏宁极物店、苏宁体育Biu无人店、生活家居馆、苏鲜生、苏宁影城等业态的融合。而且在黑科技方面,进一步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店中,实现店面智能化。无人店、智能客服、颜值免单、刷脸支付、机器人咖啡师、MR混合现实体验……这些智能科技的融入,让云店智慧零售一步步从理念变成了可以落地的服务,极大程度的为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带来了助力。

  特别要提到的是,相比其他平台提出的新零售或者无界零售的概念,苏宁的智慧零售打破了空间、时间、终端、场景的限制。简单理解为:中国不管是8亿的网民,还是5亿多的非网民,都能享受到苏宁提供的服务。

  今年双11期间,苏宁的“上网上街上苏宁”其实就非常形象的阐述了苏宁的定位和服务价值。双11期间,支撑智慧零售的智慧物流体系再次发力,当然,小件包裹用时不到7小时,大件商品不到6小时,仓库拣选作业量就超过去年双11全天拣选作业量;苏宁小店线上订单即时配送服务,平均送达时间只有18分钟;双十一当天,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97%区域的时效领先;自营运费全免;苏宁物流准时达扩至100城。如此大规模高效的配送,让消费者尽可能的减少了商品和服务的等待时间,不也正是智慧零售时代,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吗?

  如此,不管是线下的门店智慧创新,还是线上便捷的高效购物,“腾云驾雾”的苏宁,最终进入了消费者的心里。

  不断裂变的苏宁 何以引领产业变革走过二十多年?

  前文我们讲过,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元年是1992年,巧合的是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也是在1992年这一年迎来了第一次大升级大突破。

  当时,南巡讲话过后激发了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很多企业开始信心十足的推出创新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市场所需。当所有人都还绞尽脑汁卖产品的时候,1992年的张近东就有了“卖服务”的策略。当时张近东在业界首次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组建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及时上门为顾客免费安装空调。这个策略后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苏宁夺得空调销量老大,在南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卖服务”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但在当年,张近东的举措无异于石破天惊,这个做法,不仅仅让苏宁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后来“卖服务”的理念被整个业界所借鉴,全行业掀起了服务升级的浪潮。

  此后20余年,苏宁在张近东的带领下,一次次自我突破,不断创新,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次,引领民营经济走过二十多年,实现智慧升级。1996年苏宁代表行业,率先启动电脑开票系统,实现销售、财务一体化和会计电算化;2000年,苏宁ERP系统上线,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全面推进全国电器连锁发展;2005年,苏宁在行业内率先完成全国一级市场网络布局,启动“5315服务工程”;2013年,苏宁明确提出“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新模式;2017年,张近东在人民大会堂,就未来零售发展做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同年推出全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和全价值链平台赋能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张近东带领苏宁28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市场经济时期,民营经济创新创变的发展历史。一次次成为行业甚至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这让苏宁逐步成为“行业的苏宁”。现在的苏宁不管是其零售体系以及开放了数年之久的物流体系,都正在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为越来越多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贡献新的价值。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